典型病例
热点文章
-
科学防癌 健康生活——第31个全国肿瘤防治宣传周倡议
2025年4月15日至21日,我国将迎来第31个全国肿瘤防治宣传周,今年的主题为科学防癌 健康生活。癌症是威胁人类健康的重大疾2025-04-18
-
我院组织召开医疗领域集中整治工作专题推进会
为深入贯彻落实市卫健委关于医疗领域集中整治工作的部署要求,3月13日,陕西双博中医肝肾病医院组织召开医疗(医药)领域2025-03-14
-
中医专科医院:从生活方式到医学干预,科学减肥控体重
2025年,国家持续推进 体重管理年 行动,倡导全民关注体重健康,普及科学减重理念。肥胖不仅影响体型,更是多种 慢性病2025-03-12
-
握手行动营 | 党建指导聚合力,携手共创促发展
为进一步提升辖区非公企业党建工作水平,不断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激发非公企业党建活力,推进党建工作创新提质增效。2025-03-07
-
严把药械耗材关 筑牢医疗安全线
为进一步规范药品、医疗器械使用环节秩序,切实保障患者用药用械安全,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药品经营2025-03-07
正视我国1.2亿乙肝人群,反对乙肝歧视!
2018-10-19 09:49 作者:陕西双博中医肝肾病医院
中国约有慢性乙肝病毒携带者1.2亿人,占全球乙肝病毒携带者总数的1/3。2015年,世界卫生组织发布了首份针对病毒性肝炎的全球卫生部门战略,以在2030年前消灭作为重大公共卫生威胁的乙肝和丙肝为目标。
吴昕怡,天津师范大学初等教育学院大一学生,在学校的一次义务献血之后,她被查出系乙肝病毒携带者,从此被同学歧视被孤立。今年3月7日,被安排进单独的学生宿舍居住。
怡入学时照片
2015年4月10日,她在学校单间宿舍烧炭自杀。
乙肝歧视依然大肆存在
这些年,经过许多人的不懈努力,针对乙肝病毒携带者的歧视性入学、入职体检都被各种文件废除了。可是,明文是禁止了,却有些企业对乙肝患者依然歧视,一些单位在员工入职的时候检测发现乙肝,再用别的理由来拒绝员工入职。
昕怡当然也不是唯一一个因为乙肝歧视而自杀的人,这几年陆续有这样的新闻报道。
肝的认识扭曲非常严重
实际上,对乙肝的恐惧,许多时候是无谓的,乙肝并不可怕。
歧视源于偏见。近些年来,一些对大学生、普通人,甚至乙肝病毒携带者的调查都指出,他们的乙肝相关知识有限。
重庆一男生被查出携带乙肝病毒被学校强令休学
以大学生为例,“超过58%的高校学生认为自己不了解乙肝,52%的人觉得乙肝'可怕’,超过20%的人觉得一起吃饭会传染乙肝,四成人拒绝和乙肝病毒携带者谈恋爱。”
这些年来人们对乙肝的认识也是有进步的。大部分人都能够非常肯定地指出,血液是乙肝病毒的重要传播途径。同时,许多人也知道乙肝病毒携带者可能发展为慢性乙肝患者,甚至最后发展为肝硬化、肝癌。
人们也有“不知道”的。许多人不知道一些渠道是不传播乙肝病毒的——对于日常接触惧怕不已;更不用说不知道感染乙型肝炎病毒的健康成年人中,90%以上的人在六个月内会痊愈并完全清除病毒。
一知半解的结果是,人们夸大了危害大的那一面,谈乙肝色变,甚至将其当作绝症;另一方面,对于日常接触的恐慌,完全抱着“不怕一万就怕万一”的心态。这样的结果比无知还严重,吴昕怡绝望了,她在遗书中写道:“我觉得人生好长,看不到终点”。
2013年一篇调查写道,“大多数调查对象觉得共用水杯或餐具、共用剃须刀或牙刷、接吻、无保护性行为等方式,可能导致乙肝病毒(HBV)的传播。”
然而,肝病专家对此有着非常明确的说法——“乙肝病毒并不通过以下渠道传播:共用餐具,母乳喂养,拥抱,接吻,握手,咳嗽,喷嚏,或在公共游泳池玩耍或类似行为。”
知名艺人成龙、郑恺和杨洋拍摄了乙肝防治公益短片。明星化身健康科普达人,在各大视频网站、社交平台为大众科普乙肝知识。
成龙大哥呼吁大众了解乙肝,消除歧视“没有误解,就没有歧视”。
洋以“吻”消除大众对乙肝病毒传播途径的误解,“乙肝不通过吃饭和接吻传染”。
由于人们对乙肝病毒传播途径的误解,慢性乙肝病毒感染者在生活和工作中经常会收到歧视。近年来,已有数位热心公益的明星受邀参与世界肝炎日等活动,身体力行为大众科普乙肝知识,消除大众对乙肝传播渠道的误解。2014年黄磊和周冬雨出演《十分之一的幸福》微电影,讲述乙肝携带者收获美好爱情的故事,为乙肝患者群体送去了爱和希望;2015年姚晨和海清也加入乙肝科普的公益行动,为世界肝炎日特别录制的公益短片在北京市区公共交通节点和各大网站温暖上线,引起广泛的社会效应。
恺以充满正能量的声音向大家传递乙肝防治信息“乙肝是完全可以预防和治疗的”。
我国约有1.2亿乙肝带毒者,他们就生活在大家周围,也在乙肝病毒传播途径和大家密切接触着,大家需要交往,需要交流,和乙肝带毒者在一起是否就要被传染上HBv呢?当然不会,医学家们很负责任地告诉我们,如下的行为都不能引起HBv的传播:
一起就餐
消化道是不能传播乙肝的,和乙肝带毒者共同进餐肯定不能传播HBv。可是,社会上总有一些人“怕”,如果知道谁是乙肝带毒者,便将其排斥在外。
相互握手
尽管在乙肝带毒者的汗液中可能检测到HBv标志物,但握手仍是安全的。实际上,健康人的手上可以沾染很多种微生物,有人研究发现,手上的病菌、病毒多达成千上万,他却不会发病。这些病菌、病毒只不过是“匆匆过客”而已。不是病菌、病毒落到手上就一定发病,人体还有自己的抗病能力,汗水中也含有一种酸类.不利于病菌、病毒的生长。你要注意洗手、就更不成问题了。
礼仪性接吻
乙肝带毒者的唾液中可能含有HBv,但礼仪性接吻不沾染唾液,属于“干接吻”,即使口唇相互接触也没有问题。爱人间、相恋者的双方唾液混合可能有一定传播作用,但实际意义也不大。因为从口腔感染HBv的机率是不大的,不少学者试验,都证明HBv在口腔难于传播成功。
相互拥抱
这是一种常用的礼节性行为,因为没有实质性接触,不可能造成HBv的传播。只是有的人总感到对方是一名乙肝带毒者,心理上难于接纳而已。
跳舞
在一起跳舞时可能有手拉手的动作,这都不足以构成HBv的传播。其实在舞池中,谁也不知道谁的底细,说不定你的舞伴就是一位乙肝带毒者。但是,只要知道了对方是乙肝带毒者,就再也不愿意和人家跳舞去了。这纯粹是精神作用。
共同游戏、旅游
在野外进餐、相互掺扶、说笑谈话都不能引起HBv的传播,道理非常简单,乙肝带毒者体内的病毒和对方没有传播的渠道,只是一般的接触,怎能使HBv进入对方的血液中呢。大自然界的环境,绝不是传播HBv的场所。
同室居住
同学们在一个集体宿舍里,其中有乙肝带毒者,是不会发生彼此传播的,HBv不能在空气中存活和复制。每一种病菌和病毒,都有自己独特的传播渠道,HBv主要通过血液这一渠道传播,不会从呼吸道侵人人体,即使对方打喷嚏,或咳嗽,都不能构成感染。
总之,慢性乙肝是一种常见病,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就是一类普通的非健康人群。歧视乙肝,歧视乙肝患者,毫无道理。因此,大家要正确认识慢乙肝,互相信任,才能共建和谐公平的社会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