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病例
热点文章
-
我院组织召开医疗领域集中整治工作专题推进会
为深入贯彻落实市卫健委关于医疗领域集中整治工作的部署要求,3月13日,陕西双博中医肝肾病医院组织召开医疗(医药)领域2025-03-14
-
中医专科医院:从生活方式到医学干预,科学减肥控体重
2025年,国家持续推进 体重管理年 行动,倡导全民关注体重健康,普及科学减重理念。肥胖不仅影响体型,更是多种 慢性病2025-03-12
-
握手行动营 | 党建指导聚合力,携手共创促发展
为进一步提升辖区非公企业党建工作水平,不断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激发非公企业党建活力,推进党建工作创新提质增效。2025-03-07
-
严把药械耗材关 筑牢医疗安全线
为进一步规范药品、医疗器械使用环节秩序,切实保障患者用药用械安全,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药品经营2025-03-07
-
我院肾病科成功运用DPMAS技术救治尿毒症合并胆汁淤积性肝损伤患者
近日,陕西双博中医肝肾病医院肾病科凭借精湛的医疗技术和专业的诊疗团队,成功为一名62岁的尿毒症合并胆汁淤积性肝损2024-12-21
立秋调养指南|先调养再进补 “秋冻”还需防受寒
2018-08-07 09:30 作者:陕西双博中医肝肾病医院
立秋,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13个节气,每年8月7、8或9日立秋。
“秋”就是指暑去凉来,意味着秋天的开始。
立秋是秋季的第一个节气,而秋季又是由热转凉,再由凉转寒的过渡性季节。
秋,揪也,物于此而揪敛也。立秋又称交秋,立秋后虽然一时暑气难消,还有“秋老虎”的余威,但总的趋势是天气逐渐凉爽。

立秋起居饮食需注意什么

经过一个夏天炎热天气的折磨后,在立秋过后,很多“苦夏”、在夏天里食欲比较差的人,食欲逐渐好转。
老百姓大都有在秋季贴秋膘的习惯,因此主动或被动地开始贴秋膘;一些老人更讲究主动贴秋膘。
中医观点
从中医看来,立秋开始贴秋膘为时过早,并不是最佳时节。
因为此时虽然已开始入秋,但仍是三伏天,天气仍非常炎热,人的胃肠功能较弱,还没有调理过来。
如果吃太多的肉类等高蛋白食品,会增加肠胃负担,影响胃肠功能。
因此吃肉要适当,等到天气真正凉下来以后,再多增加肉食。

立秋应关注胃肠健康
随着秋季气温下降,人体受冷刺激后会产生一系列生理变化,对原有胃溃疡等胃部疾患者大为不利。
秋季气候是阴气强、阳气弱,肠胃的免疫力下降,病邪容易乘虚而入,所以有胃病的人,要特别注意:
腹部保暖,饮食应定量定时,少食冷饮和瓜果,不吃过热、过硬、过辣、难消化的刺激性食物,还要注意保暖下肢和足部,免得寒从足下生,导致腹部脏器的气血失调,患上和加重胃疾。

秋冻”谨防受凉 关注呼吸道健康
立秋后还有十余天的三伏天,白天虽炎热,可早晚已经开始感觉凉爽,而此时,人们该注意白天防暑,早晚防寒,早晚防寒尤其重要。
因为白天的炎热会让人们以为此时仍是炎热的夏季,而此时冷热更迭,燥风秋雨频袭,早晚温差变大,若衣物加得不及时,凉席过凉,仍过多饮食生冷食物,吹空调、吹风扇,就极易受寒凉,而此时的天气转凉就会引发身体各种症状的出现。
此时哮喘病、过敏性鼻炎最易复发,有体弱过敏性疾病的人,对温度变化敏感,适应能力较弱,极易因上呼吸道感染而诱发,所以,有此病史者要注意根据天气冷暖加减衣物,加强体育锻炼,有过敏史者更要注意不要接触过敏原。
与夏季“热伤风”不同,秋季感冒多为“风寒型”。患者会出现头痛、怕冷、无汗、喷嚏、鼻塞流清涕、精神不振等症状,秋季“两头冷中间热”让很多人对凉风疏于防范,所以在“春捂秋冻”时也要注意适时加衣,以防受寒。
天气转凉,温阳补气

不难看出,很多秋季多发病都与天气变凉有关,所以,人们在传统“贴秋膘”补足身体营养的同时,更要注意自身阳气的补足。
在冷秋及寒冬到来之时,自身阳气充足才不至于被寒邢侵袭,正所谓“正气存内,邪不可干”。
而就补足阳气、抵御寒邪来讲,在饮食、运动养生的同时,艾灸的功效已经越来越为老百姓所熟知。
艾灸具有温阳补气、温经通络、消疲散结、补中益气的作用,对身体各种症状的调理及身体的保健有着相当显著的效果,得到了古今众医家及老百姓的认可,因此使得艾灸几千年来沿用至今,为百姓所乐道。